第(2/3)页 李治在位时,覆灭百济高丽,而今仅剩新罗规规矩矩,遵行中原历法,学习中原文化。 现在中原已经不简简单单是大唐兵将,例如突厥等地,也有文武状元出身的高官将士。 这些绝不是大唐以武力压制而来,而是数年来文化的认同。 自李云霄数十年前以优惠诱惑他们以中原语言为主后,便有不少人以大唐文化为尊,以成为大唐人为荣。 在李云霄看来,这才是最强大的力量,因为这是无坚不摧的,这股力量可以让他们甘愿为大唐打拼江山,团结一致,甚至是,慷慨赴死! 但别的国家也不是傻子,知道附属大唐,时间长了就会被同化,但也没有丝毫办法,也得年年进贡,岁岁来朝。 此事也有例外。 前不久新罗时局动荡,因为新罗的君王死了,其子嗣继位,心有不轨,内部有要战者,也有要求和者。 武曌当即下诏,派出袁天罡以及数位将领前往。 袁天罡挡不住李旦央求,时隔数十年再次挂帅,前往平乱。 想乱,可以,但事关大唐利益,那便除了! 此战本应打不起来,就连随同的将领也觉得打不起来。 因为新罗在看到二十多万唐军全副武装压境过来的时候,内部的那些想要反抗中原的人,都已经吓得腿软了。 但袁天罡没理会他们的服软。 声称,想乱就乱,想进掠中原就进掠中原,现在说想好了,意见统一了... 晚了!! 此战,纯属一面倒的形式,还不到一天就攻破了新罗数座城池,而袁天罡也亲手斩掉了继位的新罗君王,将其插在了王城之上。 这一战,袁天罡的杀伐让不少人感到胆寒。 新罗此战死伤足有三万余人,这还是不怎么反抗的情况下。 若是全都反抗,可想而知,他新罗,就会继高丽百济后尘,亡国! 这边稳定了新罗的局势,吐蕃与突厥那边也传来战报。 吐蕃曾兵分两路前来进犯中原,被薛仁贵以及王孝杰大败! 武曌有心下令继续追进,但想到李云霄曾言,时机未到,内祸未除,便忍了下来。 而突厥可汗阿史那·临默突然带着贡品,请求投降。 声称你们打仗干脆彻底一点,别把他们夹在中间,他们而今加在一起也有几十万人,百姓占了大部分。 这两年总是发生战火,他们跟着吐蕃也不是,跟着大唐也不是,干脆就当着吐蕃的面,投怀送抱。 而后还私自决议将吐蕃前些年抢过去的土地,一寸不留的还给了大唐。 阿史那·临默做出这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 他接管权力不久,这些年战斗,全都被唐军挫败,再这样下去,肯定是众叛亲离,内部生叛。 况且他心中始终惦记着有没有不良人在自己身边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