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有李云霄这个隐藏在暗处的阎王在,他们这群倭国人几乎是无路可去了。 最重要的就是他们在大唐买东西几乎都是二倍的价格,哪怕大唐心慈仁厚,一些商铺不会二倍售卖,但那也是极少数的。 有了这么一个限制,他们倭国想要提升,就只能求见这位被盛传的仁慈明君。 以求对方能宽恕贞观年间,倭国在霄楼犯下的罪过,祈求原谅。 而他们也极为欣赏大唐文化,例如相扑等娱乐,都是从大唐传过去的。 自贞观时至今,倭国之主派遣过来的唐使数以千计,但大多数都是来了就了无音讯,没有带回什么有用的东西。 这次对方也算是下了狠心,带来的财富足有三艘船只,足以让上千人一辈子吃喝不愁! 只求这次过来,能在大唐这儿谋求一官半职,深入学习一番。 李隆基广开盛宴招待这些遣唐使,所谓的文化,自然是取之长处,知己短处,能学习,让大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,何乐而不为? 看着下方率先站出来送礼的倭国唐使,李隆基淡笑道: “尔等不畏艰难,前来我大唐学习,精神可嘉啊。” “谢陛下!” “嗯,你,叫什么名字?” “卑臣叫,阿倍仲麻吕。” “中原话说的不错,你来大唐,多少时日了?” “卑臣已经来了三年了。” “哦?都已经三年了,那你与朕说说,你喜欢我大唐什么地方啊?” “卑臣最喜欢所有关于大唐的文化,而且卑臣还做了一首诗,请陛下过目。” 李隆基左右看了眼大臣,不少人都跟着附和的笑着。 想不到这么一个倭国人,才在中原待了三年,就已经学会作诗了。 高力士上前接过阿倍仲麻吕的诗,交给了李隆基。 李隆基将纸张展开。 “昭昭大唐国,如日悬东方,不畏海途险,求学兴奈良,呵哈哈哈哈...” 李隆基在龙椅上大笑着摇了摇头,这首诗简直就是不值一提。 虽说不是文采飞扬,但也足见倭国的遣唐使来大唐的诚心了。 将诗词放下,李隆基缓缓站起身,朝着下面走去。 “尔等遣唐,为的是学习大唐经文技艺,而兴盛倭国。” “然而你们都小瞧了我大唐的底蕴,国之兴衰,其根本不在于以上那些,而在于朝廷的点章制度!” “你们这些遣唐使,而今依然在书院学习,这样,怎么能够通晓兴盛之理呢?” 第(1/3)页